
正顎手術︰
上下顎骨如同上下排牙齒的底座,這兩塊臉骨也決定了中臉及下臉的比例及線條,上顎骨過度突出,就會有一般常見的暴牙或露笑齦,下顎骨突出,則形成戽斗或內地常說的地包天,如果左右兩側不對稱、突出則會表現出顏面歪斜。
正顎手術也是一種藉由臉骨截骨的方式,調整臉部比例,但與上述臉骨塑形手術不同的是,上下顎骨包含牙齒,故此手術需與牙齒矯正醫師合作,已達到牙齒咬合與外觀同時改善的目的。換句話說,戽斗、暴牙或臉型歪斜不對稱,如果只單純做牙齒矯正,對於咬合一定有幫助,但對於外觀的改善則極為有限。
正顎手術是改善,中、下臉比例最好的技術,在韓國也極為普遍,但在台灣仍不是一個常見的手術,原因在於許多人對於術後恢復期及手術安全性仍有疑慮。其實只要術前仔細的計畫,並由有經驗的醫師實行手術,可大幅縮短術後恢復期,如果配合術中局部神經阻斷,更可降低術後的疼痛,達到理想的效果。
正顎手術的臉型︰
一、上顎骨(骨性暴牙)
上顎骨為上排牙齒的附著骨,上顎骨的形狀會影響上排牙齒的位置。上顎骨過於突出,表現出來的就是暴牙,笑的時候牙齦露出太多,上嘴唇外翻或嘴唇閉不緊。上顎骨後縮,表現出的是鼻翼溝凹陷,笑的時候牙齒露的太少。下顎骨後縮的人,下巴一般會過短或過小,也會有咬合方面的問題( 第二型咬合 angle's class II)。
二、下顎骨(戽斗、月亮臉、彎形臉)
下顎為下排牙齒的附著骨,下顎骨的形狀也決定了下排牙齒的位置。下顎骨突出的人,常伴隨有咬合不正(第三型咬合 angle's class III),由於上下門牙無法接觸,咀嚼會受到影響。下顎骨突出,表現於外觀的是下嘴唇外翻、嘴唇閉不緊或是地包天,下巴過突或過長,抿嘴時嘴角向下(unhappy face)。下顎骨是顏面骨中唯一有關節的(顳顎關節),評估下顎骨需用動態評估較準,例如評估下巴歪斜時,如果在嘴巴張開時歪的更厲害,手術時就要把這項因子考慮進去。
三、顏面不對稱及歪斜:
依程度的不同,由最嚴重的半邊小臉症 (hemifacial microsomia),到最輕微的下巴歪斜,處理的方式也不盡相同。輕微的下巴歪斜可用下巴手術改善矯正,較複雜的則需用正顎手術及臉骨塑型來達到改 善。正面,側面及全口的x光片可以提供整形科醫師大部分的資訊,再配合矯正醫師的評估,就可以提供完整的治療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