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齒槽神經受損
根據目前現有的醫學證據而言,並未有任何研究或臨床報告指出骨頭曾經切開再癒合會對日後骨骼的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也不會有出現風濕、骨質疏鬆等問題。但因為手術傷口皆從口腔內進行,因此下齒槽神經難免會被牽扯到而產生下嘴唇附近皮膚的暫時性感覺異常遲鈍,但是並不影響日常生活,且顏面各部份運動不受影響,不必擔心會有眼歪嘴斜流口水的情形,約有九成的患者在術後半年內會逐漸改善恢復。
咬字講話問題
由於手術會移動上下顎骨的位置,造成舌頭與牙齒相對位置的改變,甚至產生縫隙,某些時候縫隙會比開刀前還大,加上口腔肌肉位置方向改變,以及部份牙齦感覺的異常,可能造成術後咬字的清晰度不良的情形。所以初期會有一段時間說話較不流暢,需要學習適應,通常經過一至二周即可恢復。
術後感染
由於正顎手術開刀的傷口再嘴巴內,術後若口腔衛生不佳,生活作息不正常,都會增加感染機會。
唇部肌肉暫時性不協調
由於手術後肌肉剝離、腫脹,導致唇部附近肌肉運動時會有不協調的情況發生,這個情況會在手術後六個月內慢慢恢復。
骨頭癒合不良
骨頭的癒合需要兩端固定穩定後才行,如果有感染或是鬆動的情形都會導致骨頭癒合不良。所以手術後要避免劇烈活動、外力撞擊與傷口感染的發生。如果術後追蹤發現骨頭癒合不良,此時可以考慮重新固定。
術後齒顎矯正治療
正顎手術後,顎骨雖然已移置正常位置,但因為顎骨移動而改變位置的牙齒仍需齒顎矯正治療把牙齒咬合調至最理想位置。原因是由於顏面部軟組織(皮膚、肌肉、韌帶等)在顎骨移動後,因為拉扯產生抵抗的力量,有可能使得最初開刀後的臉型結果在經過一段長時間後,又有少許回復原先的臉型的趨勢(但儘管如此,仍然會比術前原先的臉型接近正常的臉型,極少數需再次手術),所以需要以齒顎矯正的方式,幫忙控制顎骨位置保持在術後初始的臉型結果,並完成牙齒的理想咬合。
|